更新日期:2008/04/11 18:32 記者蔣文宜台北報導
使用網路是否會成癮?醫界仍未有明確定論。不過,醫師表示,如果沉迷網路到無法工作、
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時,可能就是種疾病了,這類病態的網路使用者通常上網,目的不在尋找
資訊,而是為尋求社會支持、性滿足或創造一個新的人格。
根據調查發現,國內約有15%的網友出現網路成癮症,這其中可能包括「網路成癮」、
「網路人際關係成癮」、「網路強迫症」、「電腦成癮症」以及「資訊缺乏恐慌症」等5
種,其中又以男性居多、年紀多以20多歲為主,大多是大學以上高學歷的資訊相關工作
者,每天上網時間高達3至5小時。
美國匹茲堡大學心理學家設定一套檢測標準,如果下列8種症狀至少出現其中5種,就足以
構成「網路成癮症」的程度。
1.全神貫注於網路或線上活動,下線後仍繼續想著上網情形。2.總是覺得對上網時間不滿
足。3.多次努力想控制或停止使用網路,但總是失敗。4.企圖減少或停用網路,會感覺心情
沮喪、低落、易怒。5.花費在上網時間總比預期時間更久。6.為了上網,寧願冒著重要人際
關係、工作或教育機會損失的風險。7.曾向家人、朋友或他人說謊,隱瞞自己涉入網路的程
度。8.上網是為了逃避問題或釋放無助、罪惡、焦慮或沮喪的感覺。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醫務長蔡長哲指出,「網路成癮症」患者可能因為本身人格特質
較退縮,所以必須在網路虛擬世界中尋求慰藉,也可能因為耽溺於網路中,造成人際關係退
縮;甚至遇到有些網友出現合併焦慮、失眠、強迫症和社交畏懼症等精神症狀,建議應嘗試
改變生活作息,並尋求專業醫護人員協助。
本篇文章已被 scar 於 2008 年 04 月 12 日 - 下午 08:35 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