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專訊】日本福島核電站退役程序即將啟動;4號反應堆燃料棒移除工程本月展開。
當局須把逾千枚棒束移送至百米外水池,全程不可與空氣接觸,否則或產生不受控核反應,風險和難度極高。
福島核電站4個反應堆在前年311大地震中嚴重受損,1至3號爐心部分熔解,溫度目前暫時穩定;4號反應堆地震時正停運維修,放射量較低,故東京電力公司決定先在此動工,宣布工程月內展開,惟未交代具體日期。
倘與空氣接觸 後果堪虞
移除燃料棒將是核電站耗時數十年退役過程的首步,惟這已令專家相當頭痛,因燃料棒必須時刻置於水下,與空氣接觸的話將會過熱,有機會產生不受控的核反應,後果不堪設想。
4號反應堆共有1,533枚新舊燃料棒束,存於5樓水池;池內充滿瓦礫,東電檢查後初部認為水池或燃料棒束未有受損,但無絕對把握。公司在反應堆上方及外部興建了遙控吊機,可直達水池。
工程期間,吊機將在水中抓起燃料棒束,放入重達91公噸的特製的密水桶。每個密水桶可容納22枚燃料棒束,滿載後將吊離反應堆,由貨車運往100米外的新建水池長期存放。東電指,新水池能抵禦地震及海嘯,可使用10至20年。
把燃料棒從反應堆取出並非核電廠退役的常規程序,惟東電評估各反應堆損毀程度後,認為集中處理燃料棒比較安全。不過這項工程卻有相當風險,除了燃料棒可能已經遭到天花瓦礫損壞、不利移動外,密水桶在運送過程中一旦碰撞,亦有機會暴露燃料棒。
專家警告,單是4號反應堆的銫137(鈾235裂變後產生的放射物質)含量已是切爾諾貝爾核電站的10倍。假若燃料棒不能保持冷卻及分離,釋出的輻射將使包括東京在內的廣泛地區不適合居住。
善後工程 料耗資4千億
移除燃料棒亦相當費時,估計最快要到明年底才會完成。1至3號反應堆的燃料棒移除工程預料在2015年展開,之後再要拆除受損並仍在進行核反應的爐心,難度和風險將逐步升級。
東京估計,善後工程需要3萬至5萬億日圓(約2,356億至3,926億港元),費用由政府和東電共同承擔。
-------------------------------------
失敗了就變核爆末世錄(COPPELIO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