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是系出同門= =還是蘇聯的東西阿...=X=
蘇聯跟俄羅斯的差別只有政治上不一樣吧?

#42
發表於 2012 年 11 月 28 日 - 下午 09:18
上面有些零件是法國賣的..
#43
發表於 2012 年 11 月 29 日 - 上午 01:00
我只是單純地想,中國這個國家很強
我們其實都知道
可是他這個國家之前會落後我們
很可能是那批文革鬥士自找的(蔣介石已經帶走一堆人才了,還自行肅清人才)
不管如何這麼大個國家強是應該的
弱當然該笑
掌握這麼多人口又有這麼多資源的國家
難道輸給台灣很正常嗎?贏台灣是應該的
而且很奇怪的是 - "p.s.3 中國的天才比台灣的BF社群玩家還要多"?
1.BF社群玩家我大概問了我周遭的幾個年輕人
有的聽過,有的完全沒聽過
從我剛開始玩BF2到現在玩BF的社群玩家本來就不多
問我班上的人根本沒人在玩BF3
不誇張,真的是這麼一回事,大部分射擊的都在玩SF還有CF
所以BF社群玩家比中國的"人才"還要少應該是很合理的事
2.用"天才"稱謂?應該是人才吧?我個人認為"天才"
必須是賈伯斯/東尼史塔克/霍金/比爾蓋茲等級才算天才吧
人才不等於天才吧
3.中國人口超多,人才當然也多,問題是下階層的人也比台灣多很多
中國人口多,當然什麼都比我們多
4.再說那些寫維基的人如果政治軍事和武器方面能寫的中立的話
那才了不起
之前PR中文伺服器數量的介紹就看到把台灣納入中國的一部分來計算的狀況
這些人搞統戰倒是很用心
國際競爭...........
一個標案,台灣去競標,對手就是中國+韓國 : )
只是中國沒標到還可以吃自己一陣子,韓國可以吃一下下,台灣....沒得吃。
天才....有機會去北京微軟研究院看看,當到一個十八歲的年輕人,做的技術和理解理論已經遠遠超越自己的理解,我想...這真的是天才,那種感覺跟看到18歲的Tony Starks差不多,只是他們沒那麼有錢就是了。
要Wiki中立,唯一的方法就是台灣人開始參與Wiki繁體中文內容的撰寫。
希望看到此文能夠有更多人願意投入Wiki的編寫。
中國有強大的優勢,選項也很多,更有承擔輸的風險。
台灣也有其獨特的地方,但選項相對較少,風險承擔能力差。
與中國走在同一條路上競爭,台灣的機會確實不高。
所以要找出突破的路,只適合台灣來走的路,這是我輩和年輕一輩必須去做的。
在找的過程中,別輕易低估中國的實力,別小看中國的能力;因為,他就是你同文同種最親密的競爭對手....或夥伴。
這是我想傳達給各位的
戰鬥早已經開始...
#45
發表於 2012 年 11 月 29 日 - 上午 07:44
國際競爭...........
一個標案,台灣去競標,對手就是中國+韓國 : )
只是中國沒標到還可以吃自己一陣子,韓國可以吃一下下,台灣....沒得吃。
天才....有機會去北京微軟研究院看看,當到一個十八歲的年輕人,做的技術和理解理論已經遠遠超越自己的理解,我想...這真的是天才,那種感覺跟看到18歲的Tony Starks差不多,只是他們沒那麼有錢就是了。
要Wiki中立,唯一的方法就是台灣人開始參與Wiki繁體中文內容的撰寫。
希望看到此文能夠有更多人願意投入Wiki的編寫。
中國有強大的優勢,選項也很多,更有承擔輸的風險。
台灣也有其獨特的地方,但選項相對較少,風險承擔能力差。
與中國走在同一條路上競爭,台灣的機會確實不高。
所以要找出突破的路,只適合台灣來走的路,這是我輩和年輕一輩必須去做的。
在找的過程中,別輕易低估中國的實力,別小看中國的能力;因為,他就是你同文同種最親密的競爭對手....或夥伴。
這是我想傳達給各位的
戰鬥早已經開始...
"做的技術和理解理論已經遠遠超越自己的理解"
這個還不到天才
這只是說明了他很專精自己的領域而已
相信應該還有很多20幾歲的人是你說的這個樣子
可是他們沒有做出東尼史塔克或是賈伯斯的貢獻
如果你說"還沒有而已"那就依舊只算是人才
等一大票這些18歲的紅了/時候到了再說"天才很多"也不遲
在目前就是"人才"而已
比較算是"有才氣的人才"
所以那是你的個人感覺和個人對中國的崇拜
並不是客觀的解釋
要維基中立
問題就是他們根本沒做到中立
既然你都這樣說顯然就是問題
我實在搞不懂維基很多人編輯有什麼好嘉獎的?
當然是好事
只是多編輯沒什麼好嘉獎的吧
好像不加入維基的編輯行列就是不應該似的
沒人在低估中國
只有你講的好像全世界只有中國是對手似的
而且我不懂為什麼你一直要拿一個基本上一定會比台灣強的國家來跟台灣比較?
倒是更奇怪的是
這裡沒人再小看中國的實力阿
這裡幾位評論J-15有多強的人
都是對軍事略有了解的人
沒人在低估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競爭力
中國的軍事實力我想當然不差
只是新聞常常看到中國一直把自己一定要拿去跟美國比
硬要拿自己去跟美國比的結果當然就是被網民酸
所以沒事幹嘛一定要拿自己去跟自己比起來一定輸的國家比較?
本篇文章已被 地鼠先生 於 2012 年 11 月 29 日 - 上午 08:01 編輯過
#46
發表於 2012 年 11 月 29 日 - 下午 05:19
國際競爭...........
一個標案,台灣去競標,對手就是中國+韓國 : )
只是中國沒標到還可以吃自己一陣子,韓國可以吃一下下,台灣....沒得吃。
實在不知道你想表達什麼...
國際競爭只有中國韓國台灣而已?日本美國英國法國這些更先進的國家呢?他們不會來競爭嗎?
更何況你是指哪種類型的標案?軍購?民生?基礎建設?原物料?
要也煩請舉出實際的例子好充實自己的論點,不然實在不曉得你想說什麼。
而且你真的覺得國際上許多重要且金額巨大的標案,中國企業真有那實力嗎?
舉例來說好了,印尼因為這十年來的經濟高度成長導致用電量急遽攀升,在2006年招募外國資本來投資興建發電廠。至2009年第一階段的煤炭火力發電廠首先由中國得標。
中國企業能得標完全是利用低價碼與政府補助資金才能辦到,不過這不是什麼壞事。但重點是之後發生的事。
爪哇島10個發電廠(計劃發電量6900MW)中有8個是中國得標,其中7個發電所得標金額為47億美元。爪哇島以外也有25處建設計畫(3100MW),其中7處發電廠中國得標,另外15處也進入交涉階段。這種標案夠大吧?
但問題來了,印尼政府在這第一階段首先發標的是國營企業PLN以最低價格來考量得標者,並不包含中長期的管理營運費用,因此得標結果最終偏向以價格破壞來得標的中國企業。
破壞得多嚴重呢?像這次大規模的整備計畫想當然日本美國歐洲各企業也會投標,如法國的亞斯通與德國西門子也參加標案。但一般火力發電廠的投標金額為10億至11億美元,中國企業則以七成價格的7至8億美元金額得標。
稍微提一下,其實過去中國在印尼建設過的發電廠本身就有不好的前例了。
爪哇省中部的Cilacap有個以前中國的企業(Chengda)建設的發電廠,但其實原本預定建設地是在Tanjung Jati,可是在發電廠建設之前印尼提出的效益調查(Feasibility Study),中國企業卻沒過關,因此不得不更改建設地點,以及這所發電廠的發電效率比起歐美日的發電設備還要差,需要更多大量的煤炭燃料。(眾所皆知,中國製的渦輪機品質低下,中國國內的核能發電廠渦輪機還要跟西門子訂購,日本在渦輪機這先進領域還能自製。這觀點在業界是常識。)
但印尼政府並沒有被這一先前的惡例提升警覺,反而在第一次大規模發電廠建設計畫中仍讓中國得標。雖然以印尼政府的觀點來說,削減支出是理所當然,但之後發生的事情讓印尼政府後悔了。
建設發電廠的勞工從何而來?不是雇用當地印尼勞工,中國企業把中國勞工攜家帶眷帶來工地現場,直接在工地附近建設「中國城」,這些勞工吃喝拉撒以及消費完全沒有印尼人參與的份。經濟被剝奪就夠慘了,更慘的是期限到了這些發電廠卻還沒完成,沒完成發電廠之前工地就已經大量汙染周圍環境,結果讓印尼政府賠慘。
結果之後2010年開始的第二波發電廠建設計畫,印尼政府就考慮採用地熱這個印尼最豐沛的資源,提升至第二波發電廠計畫佔42%,並且不再只以最低價讓得標者得標,也提高Feasibility Study的標準。地熱發電的渦輪機技術日本德國法國都還更好。
因此2010年3月得標的企業為以下六家:
- 三菱商事
- China Yudean consortium (affiliate of the Huaneng Group)
- Consortium of GDF Suez & Jパワー
- Consortium of International Power & 三井物産
- 丸紅
- KEPCO
其中日本企業四家、韓國與中國企業各一家。
論競爭力?中國或許可以在一開始使用價格破壞戰術來吸引想要低成本的客戶啦,不過被騙過一次之後,之後要再找中國企業合作就可沒那麼簡單了。
商業可不是只賣你一次就拍拍屁股走人就OK的事,對企業長久發展來說,更重要無價的資產是信譽、品質以及保證。這影響往後人家還願不願意跟你合作。很可惜中國目前沒有什麼企業能達到這種水準。
參考資料:
インドネシアの石炭火力発電所における設備診断事業の実施について (経済産業省)
インドネシア初のPPP案件(火力発電)をJパワー・伊藤忠コンソーシアムが落札
不只是發電廠,包括雅加達的通勤鐵路整備計畫也是接受日本的ODA援助。
根據JR東日本企劃人事部長那邊的口頭消息,東急已經得標越南的大規模通勤鐵路與造市計畫。
印度國鐵也打算與JR東日本合作大規模改善印度國內鐵路整備。
這些都是金額極其巨大的基礎建設投標案。中國目前還能替別國蓋幾座橋啦,但其實近年來中國在投注新興國家大規模公共事業標案時可是比例逐漸減少呢。
更遑論在美日歐這些先進國家的工程標案了,中國幾乎分不到羹。
日本還有本事去搶美國的高鐵市場大餅啦,但我懷疑中國的高鐵「技術」能否過得了美國人的Feasibility Study?
先別說中國「自製」的信號系統根本軟體就是個大包,接連在地鐵中故障以及導致溫州死亡事故不說,你要是看過中國怎麼製造他們的「國產高鐵車廂」就知道那根本是大笑話。因為不像日本有雙層鋁合金壓製成型技術,只好用網格狀鋼骨來加強車體結構。多出的重量怎麼辦?如果是法國亞斯通那個POWER廚的話,只要加大電動機馬達功率就好啦。但可惜的是中國也沒這麼先進的馬達技術,不是馬達繼續跟西門子買或只好低頭向「小日本」買(眾所皆知CRH2原型還是跟川崎重工買的)。
但很可惜的是多數人都是笨蛋,只是看到中國車輛在行走測試時跑出時速三四百公里就稱讚「中國高鐵好先進」,卻完全忽略掉實際商業營運速度、新造線路比較筆直,跑出三百公里以上是應該跑不出來該被打(只要動力加大一點誰都能跑得出來。日本東海道新幹線是因為建設時間遠在50年前,路線規格低彎道隧道沿建民房多,本來就難以提升速度。法國的TGV搬到日本根本就跑不出時速300公里。順帶一提,東北新幹線預計將會提升速度至360公里,屆時會成為世上平均營運速度最快的高速鐵路)、以及行車控制系統與信號系統仍舊未改善,結果實際營運不少路段還只得跑160-200公里而已。
天才....有機會去北京微軟研究院看看,當到一個十八歲的年輕人,做的技術和理解理論已經遠遠超越自己的理解,我想...這真的是天才,那種感覺跟看到18歲的Tony Starks差不多,只是他們沒那麼有錢就是了。
只是一個非專業領域的普通人遇到專業領域的人才而已。
要Wiki中立,唯一的方法就是台灣人開始參與Wiki繁體中文內容的撰寫。
希望看到此文能夠有更多人願意投入Wiki的編寫。
wiki中不中立根本無所謂,學術上本來就會有很多立場相左的論點了。
重點是內容有沒有「根據」,引用的是否是令人信服的資料來源?
具有公信力調查機構的資料?政府的文件存檔?學者的研究書籍?
對不起中文條目實在很難稱得上是「學術」,引用盡是一堆不可信的中國媒體報導連結。
另外中國媒體本身可信度就要先扣五分,一堆「二手」「三手」轉載的消息不說,斷章取義與混入其他非相關人士講的話藉此模糊或曲解原意的可是多不勝數。只會轉載這些垃圾訊息的台灣媒體更糟糕。
更何況wiki還是人人隨時都可以編輯的玩意,今天你寫了這條目明天別人還可以竄改它,最終淪為無止盡的筆戰。完全沒有意義。
wiki能幹什麼吃?
中國有強大的優勢,選項也很多,更有承擔輸的風險。
台灣也有其獨特的地方,但選項相對較少,風險承擔能力差。
與中國走在同一條路上競爭,台灣的機會確實不高。
所以要找出突破的路,只適合台灣來走的路,這是我輩和年輕一輩必須去做的。
第一句不明所以。第二句端看你用什麼方式去看,或者瞭不瞭解夠多領域。不過同樣的那種事根本無所謂。
第三句,台灣只與中國競爭而已?相近產業一堆國家都在競爭。機會不高?某些企業自己不爭取努力往上轉型怪我摟?但某些領域台灣確實是獨樹一格。
第四句,就算中國不在,這也是本來該做的。每個國家每個企業每個學術單位都一直在追求突破。與中國在不在或它經濟發展好不好一點關係都沒。
在找的過程中,別輕易低估中國的實力,別小看中國的能力;因為,他就是你同文同種最親密的競爭對手....或夥伴。
這是我想傳達給各位的
戰鬥早已經開始...
先不管是否同文同種,反正不重要。我相信這裡沒人有你定義的「低估」,但相對的,也要去了解真正的情況而非只會跟著對岸媒體造神吹捧。
真正情況是中國在工業技術上還有太多太多仍未克服的地方,要趕上先進國家主導的市場遊戲規則標準還遠得很。別跟我說「以後一定會達成的」,做不做得到等到真的出來再說。
另外台灣要競爭(?)的對象可不是只有中國,一堆先進國家還更遠在之上。不少人當把韓國視為競爭對手時,韓國眼中早就對準日本了,台灣?誰理你。民生電子產業規模追不上來、品牌市佔率被壓著打怪我摟?雖然一般人眼光確實是只放在這點他們覺得比較容易看得出「實力」的部分啦。
所以我不懂你想傳達什麼...有沒有中國其實情況都不會改變。
戰鬥早已開始?以前就沒有嗎?其實一直都在。

#47
發表於 2012 年 11 月 29 日 - 下午 05:42
(省版面請見諒)
戰鬥早已開始?以前就沒有嗎?其實一直都在。
我先對你的用心溝通致上敬意~
本篇文章已被 地鼠先生 於 2012 年 11 月 29 日 - 下午 05:42 編輯過
#48
發表於 2012 年 12 月 02 日 - 上午 09:45
跟美國比太不現實了,畢竟能養超級航艦的國家世界上就這一個.....回Feldwebel大大~~
其實我主要也不是要講Su-33有多不堪,我知道俄製戰機有他們的優勢,我只是認為任何一種配套都會有他的缺點
就像F-18有他短腿,空優的缺點,側衛當鑑載機又身兼兩職一定也會有它的毛病~~在這問題上大家是公平的
我是認為中國在蠻多事情上面常把自己美化到很誇張
像遼寧號和J-15的搭配,其實講難聽一點就是庫茲涅夫上將和Su-33一模一樣的配套~~
所以遼寧號和J-15,對比尼米茲級和F-18~~要比較其實參考俄國對美國的數據和表現大概也會多少有個底~~
而中國新聞常看到講得好像這是一種全新的配套,全新發展的武器型態,完全可以證明中國長足的進步
但說穿了這其實就是俄羅斯航空母艦配俄羅斯3代戰機,甚至因為沒有實際使用數據,連有沒有比俄羅斯的好都不知道
且畢竟這些都是俄羅斯的東西~~這代或許還能這樣玩,但下一代俄羅斯還會這樣給中國玩我也很懷疑
除非中國要去跟美國買航空母艦和戰鬥機,不然中國的航空母艦配套和美國有沒有得比
我覺得至少也得等到下個世代,看中國自己做出來的成品是什麼再講也不遲
老美看不到的軍事預算太多,就算老美肯賣超級航艦
中國也吃不下去的
簡單來說,中國現在的航艦問題是定位不明
做出來的目的比較像自慰
平可夫雖然老是推斷錯誤,不過他有一點講的是對的
看遼寧號的下一艘是啥麼東西才能真的知道老共玩航艦的成果
至於現在啥麼起降之類的測試.......
武器掛了再來講還比較實際
#49
發表於 2012 年 12 月 02 日 - 上午 09:47
因為俄國海軍沒錢把船領回去啊......不一樣吧....建造是蘇聯建造沒錯,但賣不賣這個決定是烏克蘭選擇的吧
烏克蘭有給俄國海軍十年時間了,但是就是沒錢造好也沒錢領回去(俄國海軍連運費都拿不出來)
最後才會有2000萬美金賣廢鐵的結果
#50
發表於 2012 年 12 月 02 日 - 上午 09:50
TEF-1042可是正式買CMF-56的技術授權20年前的中國?我就沒看到有人這樣想過
況且我們的發動機好像有被美方放抗議過(在F_CK戰機開發的時候)
可是中國仿製俄軍飛機的故事這部分別的話題好像就有看到有朋友提及了
美方表IDF的地方是當初目標是12噸級的中型多用途戰機,硬生生砍成8噸級的防空戰機.....
#51
發表於 2012 年 12 月 05 日 - 上午 09:49
TEF-1042可是正式買CMF-56的技術授權
美方表IDF的地方是當初目標是12噸級的中型多用途戰機,硬生生砍成8噸級的防空戰機.....
是什麼原因?
#52
發表於 2012 年 12 月 05 日 - 下午 06:35
有跑去跟MD商談過,對方願意賣美國政府也偏向OK
偏偏有個白爛空軍將領發表公開言論說有必要我軍會去炸三峽大壩.....
接下來不只F-15C的案子免談
後來的IDF自主研發案以及和平鳳凰計畫美方那邊都特別注重打擊掛載的航程
簡單來說就是不會讓ROCAF有機會去攻擊對岸......
#53
發表於 2012 年 12 月 05 日 - 下午 08:44
和巴西勾結?跟美國比太不現實了,畢竟能養超級航艦的國家世界上就這一個.....
老美看不到的軍事預算太多,就算老美肯賣超級航艦
中國也吃不下去的
簡單來說,中國現在的航艦問題是定位不明
做出來的目的比較像自慰
平可夫雖然老是推斷錯誤,不過他有一點講的是對的
看遼寧號的下一艘是啥麼東西才能真的知道老共玩航艦的成果
至於現在啥麼起降之類的測試.......
武器掛了再來講還比較實際

#54
發表於 2012 年 12 月 05 日 - 下午 10:14
也不是啥勾結吧......和巴西勾結?
老共需要蒸氣彈射器的技術,而巴西則是跟老共要軍事交流
老共也是個國家,這種正常國際外交上的軍事交流沒啥必要大驚小怪
#55
發表於 2012 年 12 月 06 日 - 上午 04:17
當年台灣本來要買F-15C
有跑去跟MD商談過,對方願意賣美國政府也偏向OK
偏偏有個白爛空軍將領發表公開言論說有必要我軍會去炸三峽大壩.....
接下來不只F-15C的案子免談
後來的IDF自主研發案以及和平鳳凰計畫美方那邊都特別注重打擊掛載的航程
簡單來說就是不會讓ROCAF有機會去攻擊對岸......
所以台灣不是做不到
搞不懂對岸連仿製都能被歌頌了不起
我們不過是被限制不得屌而已
本篇文章已被 地鼠先生 於 2012 年 12 月 06 日 - 上午 04:18 編輯過
#56
發表於 2012 年 12 月 06 日 - 下午 06:23
你現在看老共也許很討厭
但是台灣三十年前其實也跟老共現在差不多
對於一個追趕者而言,可以做出先進國家類似功能的產品其實是個很了不起的成就
當然,這些仿製品有沒有像老共吹的一樣超越原廠
以老共這幾年自打嘴巴這麼多次來看,可信度就.....
0 位玩家正在閱讀此主題
0 位會員, 0 位訪客, 0 位匿名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