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1
看見這個標題而期待看我如何批鬥 Apple 是多麼封閉而 OSS 世界是多麼美好的朋友們可能要失望了. 這個標題是我在 www.google.com.tw 用 iphone android 當搜尋關鍵字找到第一筆網址的標題.
如何說服iPhone的使用者跳到Android?
這個標題其實下得很有意思, 與其問要如何說服 iPhone 使用者, 我想要先問為什麼要說服 iPhone 使用者跳到 Android?
在台灣, 許多 Android 的支持者抱持者一種莫名的使命感, 想讓 iPhone 迷們能夠迷途知返回到真神的懷抱, 就好像路邊攔人傳教的教友一般, 希望你改信真神才不會下地獄. 更有甚者還視人為不信神的野蠻之人, 把喜歡用 iPhone 的人塑造成"錢太多, 愛趕潮流, 不懂技術的女生"這種形象, 極盡嘲諷之能事. 在美國 Apple 的忠實用戶被諷為教徒, 但在台灣這種情形我還真不知道誰才是狂信者了.
我不需要你們教我哪一種手機比較好, 我要的只是一個尊重. 買 iPhone 的人們並不是白痴, HTC EVO 並不能印鈔票出來也不能實現你三個願望.
我不想買任何 Android 手機的理由很簡單, 它們現在就是做得很爛.
流暢度.
對於這種智慧型手機我有一個非常簡單的 benchmark, 那就是進主選單, 然後快速上下拖動, 觀察畫面與手指移動不同步的情形. 就這點而言 iPhone 做得非常好, 我幾乎無法感覺出畫面與操作之間的延遲, 而且畫面是流暢的. 而相對的, 市面上任何一隻 Android 都非常糟糕, 操作時就好像拖著一條尾巴似的, 而且畫面顯然不斷在跳格, 感覺 FPS 只介於 10~20 之間.
對於這點我非常不能諒解. 回想起當年 Pentium 133 的時代, 玩 SimCity 2000 的時候解析度還更高, 是 XGA 的畫面, 但玩起來卻一點也沒有不流暢的感覺. 我們現在手機上用的單晶片處理速度幾乎是當年的 10 倍, 跑出來的效能卻是如此悽慘, 我不知道是現在的程式設計師太爛還是都不用心做.
各位可知道, 現在的高階手機處理器與 GPU 幾乎都是相同的規格, 同樣都是 ARM Cortex-A8 與 PowerVR SGX, 為什麼 iPhone 就是做得到流暢, Android 卻完全不能比? 我看是為了趕市場時程而把半成品趕鴨子上架拿出來賣吧.
Issue 6914: Make android use the GPU (if available) for UI and browsing.
真相就是如此, 市面上的 Android 空有 PowerVR 的強大 GPU, 但卻都是裝心酸的, 備而不用.
不過我想酸民們會說, 這只是用起來好看而已, I don't care.
優越的 UI 設計.
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好了, 在 Safari 中捲動頁面, 捲到底的時候它會允許你捲動到超出頁面一半, 但是放開之後它又會彈回邊邊. 而 Android 這邊的行為則是捲到邊邊它就會硬生生將頁面停住.
這看起來只是小事, 但其實卻是大大影響使用性的大事! 這樣的行為是完全符合人體工學的, 在電子閱讀的時候, 眼睛是盯在畫面中間, 利用手的移動來將要閱讀的行移往中間. 產生出這個習慣的理由是如此做就沒有換頁這個動作, 你不用常常將眼睛從畫面的最下方再移往最上方, 這麼做容易失去焦點, 換頁的時候你得重新再找到剛才閱讀到哪一行.
Android 的設計卻會破壞這個行為, 當捲到最下面的時候你會發現, 唉呀, 畫面怎麼不再動了? 停頓一下之後才將眼睛往下瞄最後的半個畫面.
在許多這種類型的小地方, Apple 都很用心的做了 UI 的最佳化, 積少成多的結果就是 UI 用起來暢行無阻, 不會遇到什麼挫折感.
酸民大概又會說, 又不是不能看, 說得好像很嚴重似的, I don't care.
以上提的兩點都是 UI 上面 iPhone 的優勢, 可能會有人想問, 那功能性呢? 坦白說我還真的沒遇到什麼事情是 iPhone 不能做而讓我很苦惱的. 如果同樣能夠應付我的需求, 那為什麼我不買一個 UI 用起來舒服一點的? 我買智慧型手機不是要買來受苦的!
接下來再提幾個鄉民常常提出來的 Android 優點, 我要說明為什麼這些點並不影響我的決定.
自由軟體.
這點真的是我認為最狗屁不通的理由了. 說 Android open source 而比較好的人, 到底有幾個真的有改過幾行 code, 用過非官方韌體, 享受他所謂的自由軟體? 我買手機是要買來用的, 買來打電話的, 買來行動上網的, 為什麼我非得要去改他媽的什麼 code? 我雖然還沒有入手 iPhone, 手邊倒有個 iPad, 到現在我沒有 jail break, 也沒有遇到什麼需要 jail break 的應用, 還不是用得好好的? 而對於大多數的使用者而言, 到底有多少百分比享受到 open source 的好處?
而且說是自由, 這也是個天大謊言, 廠商看到的根本不是自由, 而是免費. 他們只是想撈些免費的 code 來用, 節省一些開發成本, 誰管你什麼自由? 君不見 Droid X 還特別加上保護不想讓你改咧.
不要說沒有硬體的自由, 事實上你連原始碼的自由都不見得有了. 的確, 受限於 GPL 的限制, 執行在 kernel context 的程式碼的確必須也用 GPL 發佈, 但是我們得到了什麼? 廠商還是會想辦法繞過這個限制, 只在 kernel 裡面放最基本的開 MMIO 的動作跟 interrupt upper half, 剩下來的東西全部丟去 user space, 最後還是封閉軟體. 一個經典的例子就是 PowerVR 的 driver, 從很多年前到現在一直都還是 proprietary software. 如果有一天你想要重新設計 graphics API, 想要直接操作繪圖硬體, 能做嗎? 自由?
更不要說手機廠商各自重新設計的 UI 了. Open source? 門都沒有.
支援 Flash.
半調子的支援有什麼用? 有幾個 flash 遊戲在手機上跑得順的? 那裝 flash 是裝心酸的嗎? 拿來看網頁的周邊廣告? 這些周邊廣告真的是你想看的? 為了看 flash 而把原本就夠頓的 browser 變得更頓真的值得? 說拿來看 flash 影片好了, iPhone 上面也有程式可以直接抽 .flv 出來看, 而 YouTube 之類的大型站台也會特別為 iPhone 設計 Apps. Flash 的播放效果影音有沒有同步我都懷疑了, 真的有東西需要透過 flash 看?
事實上就是 mobile friendly, 不需要 flash 就能閱讀的網站比你想像的更多
多工. 的確, iOS 4 出來之前 iPhone 的確不支援多工而有一些限制, 比方說沒辦法在背景執行錄音程式之類的. 但是實際用起來卻沒有那麼大的不便感, 理由很簡單, 其實大多數應用並不真正需要背景執行, 只要再次執行的時候能恢復上次離開時的狀態就好, 而這也是 iOS Design Guideline 所嚴格要求的. 而 iOS 4 出來之後正式支援了背景執行, 現在實在沒有什麼多工應用是做不到的.
說穿了, 使用者根本不需要什麼工作管理員. 重點是使用起來到底能不能順利達成需求? 如果我切去 iBooks 看完書之後, 回到 Safari 我所有的分頁都還在, 我管它在我看書的時候有沒有繼續在背景執行?
可以換電池跟裝 SD 卡.
對我來講這也一點都不重要, 我實在想不出來什麼情形我會 10 個小時以上沒辦法充電. 就算有, 市面上也有很多電池殼可以選購. 如果是說電池壽命的問題的話, 現在的鋰電池老化問題真的不嚴重, 我自己的經驗是我還真沒買過備用電池, 在手機的壽命期間頂多買個一顆也就差不多了.
SD 卡? 到底要塞多少垃圾才有辦法把 32GB 塞滿...
Google 服務整合度高.
其實我用 Safari 開 mobile 版的 Gmail 跟 Google Reader 也不覺得有什麼困擾...
我並不是想說這些點都不是優點, 它們的確都是優點, 但是說真的, 對我的影響並不大. 我要做的事情就是看看網頁, 看看電子書, 偶爾撥個音樂來聽, 開個 Navigon 來導航, 用 Yelp 來找找附近好吃的餐廳. 請問這些優點對我來講到底有什麼影響?
很多人陷入一個迷思, 就是買東西一定要買最多功能的, 卻忘記了自己的需求, 我們只是要買一個能夠達成需求, 並做到最好的產品. Apple 一直很了解這點, 功能的多少並不重要, 但是決定要做的功能一定要做得夠好才拿出來.
同樣的現象也反映在 iTunes App Store 跟 Android Market 上面. App Store 對於發布軟體的品質有一定的要求, 品質有問題的產品就會被強迫下架. 而 Android Market 雖然有 24 小時的退款機制, 但是卻充斥著品質參差不齊的軟體. 我不想爭辯哪一個模式比較好, 不過我的經驗就是 App Store 買回來的軟體都會正常執行, UI 的操作與繪製都與系統達成一致性.
本篇文章已被 Gerard Hopkins 於 2011 年 02 月 17 日 - 下午 11:59 編輯過